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经济法制人文设计势在必行——兼论中国充分就业与经济安全

  2、工作即为民众解忧,“充分就业”与“消灭贫困”为党和政府首要工作
  工作不为表功争权,而是为民众解忧,在本届政府表现充分。胡锦涛主席一当选,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业政策研究,强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把新形势下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温家宝总理的几组数字则更是不离“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下岗和失业人口、进城的农民工、中国13亿人口、农村贫困人口”等等急迫的人文主义问题 。
  (三) “增长优先到就业优先”——中国离“充分就业”有多远
  1、“充分就业”任重道远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不仅表示政府的成熟,而且表示了新一届政府非凡的勇气。相对来说,政府用行政手段实现非全局性的经济增长比例是很容易的,但对社会没有意义。我国在58年硬是让钢铁产量超过了美国,除了维护毛主席的面子,其他影响都是负面的。同样,国企脱困、货币保值、物价稳定都是计划体制曾经搞过的重头戏,都是可以用行政手段实现非全局性的目标,对民营企业、民众就业、人民收入提高没有好处,甚至还有显而易见的坏处。信贷倾斜了,国企脱困了,民企更难了,工人下岗了,农民返乡了。一句话,整体不变,部分倾斜只有坏处。
  “充分就业”不是如此,它是一个全局性目标,“充分就业”实现了,全局就变好了。把温家宝总理的几组数字再深入一点就是:
  (1) 如果中国的就业水平与发达国家持平,每年的产值将是欧美所有发达国家总产值的1.72倍;
  (2) 按中国自身的就业水平,中国面临巨大的1.44亿劳动力完全失业的就业压力;其中1.2亿人没有任何失业保障。另外,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测算,“我国需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1.97亿人……相当于现在城镇全部就业人员的90%,或者全部劳动力人数的1/4。”
  (3) 中国按自己定的贫困标准,绝对贫困的3000万左右。如果将标准从625元再增加200元到825元,绝对贫困人口就会翻三倍,达到9000万;而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确定的贫困标准,年收入不到370美元者为“绝对贫困” ,换一句话说:就是退回去13年,国际通行的绝对贫困标准是3052.5元(8.25/1),达到这个标准,中国现在有多少绝对贫困人口,数字没有公布;
  (4) 如果中国其他地区的就业水平与中国沿海五个省市持平,全国GDP总值将翻3倍。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