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洞悉法律的多维视角

  

  实际上,心理学的理论本身其实不难理解,但是术语都很怪。比如“有效启示(availability heuristic)、后见之明的偏见(hindsight bias)、持有效应(endowment effect)、情感卷入(emotional involvement),等等,仅凭望文生义根本不知所云。在本书中,波斯纳对这些术语和心理学理论都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而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分析了大量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问题,比如仇恨犯罪、陪审团、司法决策、被害人影响,等等,无论是从理解心理学理论上,还是从认识法律问题上,都会让读者获益良多。 相比于其他学科,统计学是我们更为陌生的领域。法学界一直流传着霍姆斯这位法律的先知所留下的那句至理名言:“理性地研究法律,时下的主宰者或许还是‘白纸黑字’的研究者,但未来属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者。”[32]经济学如今已经是“帝国主义”了,但是“统计学”却一直没有进入法学的领地。也许并非巧合,本书以经济学开头,以统计学结尾。而且,在本书的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尤其是第十三章,都大量的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和成果,可以说在本书中占的份量仅次于经济学。[33]至少对于中国学者而言,这是头一本真正的体现了霍姆斯这句话的著作。 换句话说,对法学而言,波斯纳的这本书带来了统计学这个新殖民者。


  

  如何面对呢?如同苏力老师的“欢迎经济学帝国主义”,[34]我们也应当欢迎统计学的加盟。波斯纳在本书中正向我们展示了:无论是对于扩大法学的视野,还是提供处理具体问题的工具,都可以从统计学那里获得助益。中国学术界一直批评统计学幼稚而无用,我渐渐的知道了,那只是我们自己作的还不够好。统计学确实不过是两片镜片,但是由像波斯纳这样有眼光的人用来,却既可以是显微镜,也可以是望远镜。


  

  五


  

  我不敢妄加评论,断定波斯纳所调动的每一种知识都运用得准确无误和恰如其分,因为我不具有那些知识的专家证人的资格;我也不敢妄加揣测,认为波斯纳的每一步都“前途无量”,因为我没有他站的高,因此不可能比他看的远。但是像波斯纳这样,在如此广阔的领域内、如此丰富的理论武库中随时随地的抽取称手的兵刃,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始终平和中肯,不失公允通达,而且每每有睿智、深刻的见地和犀利的针砭,这已然是足以令人心折的了。那些对法律问题的周详考察和精辟理解,那种评论各派观点时的一语中的和一针见血,都让阅读本书成为一次智识的愉悦之旅。更何况,如此丰富多彩的学识本身就有一种摄人的魅力。 对这样一本书的阅读,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学者和什么是学术。也是直到阅读这本书,我才头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北大这样一所开放的综合性大学的好。 中国法学经过了最近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日益显示出了在学术和理论上的独立追求。或许,这样一本致力于丰富法律的学术资源和拓展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的著作,能对这一追求有所帮助。从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吸取营养从而推动法学的发展,这不仅意味着,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对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律问题的理解乃至批判需要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眼光,而且,这也暗示了中国法学提升自己的一个契机。 通过交叉学科引入非法律的外部视角,是一股方兴未艾的洪流。如此广阔的理论天地,正是年轻学者大展鸿图的最佳之地,——我所说的“年轻”,并非年龄,而是指像波斯纳一样用一颗年轻的求知和求真之心。中国的法制改革是一个广阔的实验厂,可以不断的给学者提供解释对象和理论刺激;反过来,中国的法治建设要走向成熟,首先需要的也正是法学家自身的成熟。在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之下,我们这一代学者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机遇,也是中国法治未来命运的重要承担者。这期间,可以有巨大的实践贡献,也可以有巨大的理论贡献。中国法学家如果能够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不断吐故纳新,用各方面的智识丰富自己,那么,随着整个中国学术水平的提升,中国法学也同样可以具有比肩世界的高度。 的确,要把如此多的、各自理论传统都颇为深厚的学科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法律理论”,并没有说起来这么简单,正像一位读者评论本书时说的:“波斯纳……设定的标准很高。事实上是太高了。”[35]然而,在波斯纳看来,这才正是价值所在:这些来自各个学科的理论智识“可能看起来几乎没有关联,但是我们将看到,它们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这使我们瞥见了法律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统一的领域的可能性。”(页15)本书是对这一“可能性”的第一个例证,也是这一努力实现这一“可能性”的第一个榜样。 “前沿(frontiers)”的意思,是有待开发的边缘地带,是既让人心痒痒又让人心发慌的“处女地”(the frontiers)。这也正是本书的特点。这样一个隐喻表明,一方面,开疆辟土的壮志豪情总是那么的鼓舞人心,而另一方面,要在人迹罕至之地走出路来,得经受荆棘坎坷和孤独寂寞。只有真正“爱智慧”的人才不会感到旅途的疲惫,因陌生而充满好奇,[36]因无知而勇往直前。没有人生来就可以同时游历于如此多的智慧之间,聪明如波斯纳者靠的正是日积月累的工作和学习。[37]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