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私彩泛滥的弊端
私彩的泛滥引发了各种形式的社会问题,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问题赌博(又被称为病态赌博)。私彩的泛滥,培养了相当数量的 “铁杆彩迷”,这些人迷恋私彩,并将 “打彩”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奖日子就是发工资的日子,远远超出彩票的娱乐性消遣性,一九七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aulSamuelson曾说:“赌博仅仅是以毫无生产效益方式地将金钱与物品在人们手中进行转换,不会创造新的金钱与物品。赌博不但毫无生产效果,并且还会汲取时间与资源,如果赌博超过了消遣的程度就变成了消耗时间与损耗国家经济收的活动。”
其二,未成年人参与博彩的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彩票业自产生发以来,就从未禁止过未成年人购买彩票,民众对未成年人介入到博彩行列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导致未成年人涉足博彩行列的情形屡见不鲜,有些家长甚至为借助所谓 “童子手”的运气,不仅不限制未成年人买彩票,反而怂恿唆使其购买,在私彩在我国大陆的彩票市场悄然抢滩时,未成年人涉足非法博彩的状况更是日盛一日,有些地方甚至长期存在着“儿童私彩”,长此以往,不仅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使未成年人产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心理,让他们迷信“运气”、“命运”等唯心的东西甚至对赌博产生兴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并在未成年人一旦中大奖后将不可避免引发一系列法律及社会问题。据报载: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一个名叫比利的10岁男孩中了头彩,得款2500万美元,这个男孩从此便一掷千金,喜欢看小人书,便到书店包下了7000册连环画;要看录像,一下子就买了几个录像放映厅;想玩马,立刻买上成群的名贵种马。中奖后,他还经常旷课,出资贿赂老师,让老师对他放纵自由。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比利将巨款挥霍殆尽,从此堕落为街头无药可救的“小痞子”。
其三,迷信宿命盛行。凡是私彩盛行之处,各种名目的 “彩票经”就大行其道,“彩票经”是一种专供彩迷研究猜码的印刷物,诸如曾道人透码、白小姐密码诗、六合彩玄机图等等,里面记载着所谓 “神灵送码”、“梦兆译码”、“绝密信息”之类的信息,充斥着封建迷信、反科学的内容,“六合彩”赌博衍生的封建迷信活动越演越烈,参赌人员从过去求神拜佛要特码,发展到网上查特码,更有甚者打电话到“110”要特码,有些地方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六合彩’泛滥的地方,只要是疯人癫人就值钱。”绝大多数地下私彩的参与者,得知又没中奖后直接的反映不是说赌博害人,而是抱怨自己没“财运”!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