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连锁电邮
以“幸运邮件”为名,在信中要求收信人寄出小额金钱给邮件名单里的人,然后等着其他人寄钱给你,否则就会惨遭不幸。而事实上收别人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是一种亲合团体式诈骗,它利用团体内部成员对宗教、种族及专业性团体的信任而设计。
十一、旅游机会
骗者创建“很有名头”的假单位,以单位的名义在网络上刊登广告,或利用电子邮件大面积地向特定对象寄发邀请函。宣称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活动,参加这种活动既能获奖,还能公费旅游。于是,有些人便怀着私心,按照骗者的意思,前往骗者指定的地点,而当他们交上会务费后发现上当受骗。如,2001年1月,四川人李某与潘某为了行骗,创建了“成都时代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并伪刻公章,以办大型学术研讨暨颁奖会的名义,在某门户网站上大作广告,并向全国20多个省市发出了2万多封电子“邀请函”。宣称参会者可以获奖,还可以公费旅游。经过一番大面积“捕捞”,最终有90余位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学术界名人上钩,向两骗子“贡献”了27万元会务费。
这种诈骗手法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经营者在网络上刊登广告,或者利用电子邮件寄发邮件,以低价旅游、“零团费”等为诱饵,旅行者上团后旅行社提出各种隐蔽费用和增加费用的要求,使旅行费用大大增加。
十二、操纵股市
骗者利用网络向不特定的股民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达到操纵股价并获利的行为。由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快速和便捷,欺诈者利用网络操纵股市的目的很容易实现。尽管多年来诈骗者没有使出什么新花招,但是网络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便利。以前需要一大群人守着密密麻麻的电话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只需一个人操作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
骗者操纵股市常用的一种手法被称作“打气和倾销”术,即通过散布有关某公司的虚假好消息为该公司的股票打气,待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把股价抬上去后,就开始倾销股票。如,洛杉矶加州大学应届毕业生古尔萨尼和德尔扎克哈里安,串通另一名男子米拉梅德于某日以低价各购入13万股NELWebworld Inc股票,然后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电脑终端机上,以50个不同化名,通过互联网“雅虎”(Yahoo Finance)、“狂牛”(Raging Bull)及自由即时(Freerealtime.com)等交谈室传递数以百计的讯息。他们声称据内幕消息,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即将被人收购。在虚假利好消息刺激下,不少股民追捧该股票,致使该股票股价在两日后从13美元飙升,最高达到每股15.31美元。3人即趁此将手中股票抛出,两个交易日内获暴利36.4万美元。当该公司下午发出并无收购计划的澄清声明后,股价又打回原形,盲目跟风的网上股票投资者无不中招损手烂脚。又如,1997年底,电子光学系统公司本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毫无价值可言。掌握了八成以上公司股票的大股东汤姆斯·卡瓦那为转嫁损失,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他同时向200万个投资者发去了电子函件,发布一些虚假的有关公司盈利的好消息,结果在3个月内,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每股50美分窜升到7美元。卡瓦那随后在市场上抛售自己的股票,一举从投资者手中赚到了1500万美元。电子光学系统公司现在已彻底破产了。
骗者常用的另一种方法叫做“掌握内幕”法。即骗者宣称其掌握某公司的内幕,如果股民能按照骗者的意思行动的话,将可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而当股民进行投资后将发现上当受骗。如,某骗子“CF”,一直以云南某投资公司法人代表面目出现,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频繁出入网上各个聊天室和论坛,取得众多网友信任。2001年8月起,CF在网上消失了两个月后重新在网上露面,自称在这两个月里筹划××投资公司上市事宜,而且已取得有关方面批文,获准上市。并在11月期间频繁给与之交往的众多网友发去电子邮件,说其尚有内部职工股若干,如果通过其买进,明年上市后即可增值十倍。CF在电子邮件中称,该上市公司是由云南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买云南某公司百分之八十五的股份,由两家公司合并改制组建而成。将向职工股配售1500万股,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此次所发职工股将在股票上市期满半年后挂牌交易。 CF还解释说,这张内部职工股股权证上盖有有关机构的几个章(事后有专业人士指出,职工内部股的股权证上应该只有公司的一个章,而不会有其他的章印)。当时出于暴利的诱惑和对CF的信任,有很多网友把钱汇至CF指定账户。谁知汇去后便杳无音讯,直到12月中旬网友们才感到有些不妙,于是开始在网上进行疯狂的寻找。但CF早已消失无形。为探明究竟,受骗网友“牛股”于 12月17日飞赴昆明。结果发现,CF本人所住的也只是一间租来的民房,CF则不见了踪影。那些汇到CF账户上的钱也已被人以现金形式全数提走。 据悉,CF共骗走股民300多万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