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板运行原则浅析
于绪刚
【全文】
二十世纪晚期的国际经济是高新技术企业一路凯歌高奏的历史,而NASDAQ市场作为世界经济新晴雨表的出色表现,驱使各地纷纷效仿,由此掀起了全球增设创业板的运动。酝酿达十年之久的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11月25日的建立,仿佛对中国证券市场打了一针强镇剂,中国政府遂于1999年12月25日宣布:增设高新技术板。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二板市场合法的曙光。
中国的主板市场为国企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因经济转型原因,存在许多问题。我们曾模仿NASDAQ设立STAQ与NET系统,但因背离证券市场的基本规律而走向终结。因此,我们在对高新技术板充满希望的同时,也难免有些担忧。恰当的运行原则是保证市场持正操守的关键,也是高新技术板不重蹈主板、STAQ、NET覆辙的前提。为此,笔者斗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该市场勿有遗留问题。
一、全流通股原则
1、是证券市场功能所需
健全的证券市场有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与惩罚性等三大功能。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满时,就会抛售股票。如果价格下降得足够多,战略投资者就会接管该上市公司,从而将不仅把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自该公司淘汰,也可能将其淘汰出经理市场。因此,证券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时刻激励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勤勉尽责,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努力。如果流通股份只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一定比例,或者很小的部分,则部分股份的流通必然会限制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尤其限制市场淘汰劣者的机制。
因此股份全流通是证券市场发挥全部功能的前提。
2、是A、B股市场教训所得
目前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流通的股票大约为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40%,其余的60-70%控制在国有投资机构、国有企业或法人的手中。这些不流通股份的股东掌握着企业的控股权。二级市场的流通不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改制前的企业党委书记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厂长担任总经理,工会主席充当监事会主席。投资者的利益往往就会被弃置脑后。由此也助长了二级市场的投机。
B股市场更复如此,因而精明的海外投资者很快就对B股市场失去兴趣。于是,B股市场低迷低迷再低迷,最终境内上市外资股干脆换成境内上市内资持有的外资股。外资留下了买路钱,带走了遗憾。
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不仅外资不会来,高新技术板还会重蹈主板的其他覆辙。因此,高新技术板建立全流通股市场毋庸置疑。
3、是创业资本运作规律的内在要求